En
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海岛山地型黎族文化康养旅游度假区——中外游客的康养天堂和黎族百姓的幸福家园。
【人民网】聚焦三亚智慧旅游:打造"一路一带"旅游门户
发布时间: 2019-06-12 20:32 来源:人民网 编辑:lianhehui1 【字体: 打印

  聚焦三亚智慧旅游:打造"一路一带"旅游门户

《人民网》

    12月13日下午,本届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最接地气的高峰论坛“聚焦三亚——智慧旅游与城市生态”吸引了众多关注三亚城市发展的政商杰出代表以及专家、学者与会,三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岩峻与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沈体雁、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针对三亚的旅游业态、城市定位、发展困境等方面展开主题探讨。

 

    三亚迈进精品国际化城市遭遇瓶颈

    据悉,三亚作为国内首批旅游城市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格局,2013年旅游总收入达233亿元,占据三亚2013年GDP六成以上份额。

    吴岩峻在论坛上坦言,三亚旅游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小以及结构单一等问题。在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旅游业竞争加剧下,三亚的国际客源不断消减。

    据了解,在三亚2013年接待的1228万游客中,国际游客仅占48万,占比约4%,入境游客呈现17%的负增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沈体雁称,同样定位于海岛型热带滨海旅游标杆目的地夏威夷每年接待的720万游客中就有260多万的国际游客,占比超三分之一。

    “三亚打造精品化国际旅游城市需要足够数量的国际游客支撑。”白长虹指出,三亚2013年接待的48万国际游客并不高端,智慧旅游业态并不局限于互联网,而是相关产业链上的各节点丰富旅游业态。三亚的会展旅游经济收入少部分被酒店业收入囊中,配套的会展人才、同声传译等服务均被岛外公司“掠食”。

    曹远征认为,三亚高品质服务业态的缺位引发“候鸟症”,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在旅游淡旺季呈现的冷热不均现象导致三亚智慧旅游进程缓慢,三亚需要开放的迎商环境,以国际化的思维、产业集群教育模式形成经济、文化、社会、整治的良性循环生态圈,造就旅游产业的创新以及业态融合。

 

    布局“海上丝绸之路”寻求区域融合

    据悉,“一路一带”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新投资方向,而三亚正是“一路一带”的战略支撑节点之一,三亚的智慧旅游不仅要发展成为国内智慧旅游发展的引领城市,更应成为“一路一带”国家智慧旅游门户,成为我国南海智慧旅游支撑区,国家智慧旅游治理的试验区、先导区。

    白长虹称,国家新批复给福建、广东两个自由贸易经济区,给三亚的智慧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压力,三亚应当在大市场中寻找自己的节点、定位和突破。

    沈体雁认为,三亚的经济规模决定了它不能通过工业、制造业培育三亚智慧旅游产业,可依托大数据时代构建全球智慧旅游网络运营中心、全球电子商务贸易中心或APP开发基地。

 

    让三亚成为草根阶层的创业天堂

    三亚的房价、物价以及薄弱的城市公共设施形成鲜明的对比,致使三亚旅游朝着为权贵阶层服务的二元结构化趋势发展,普通的市民阶层、草根阶层受到交通不便利以及生活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无法形成像丽江、北京中关村等一批创业群体的生存、创业、生活空间,难以为三亚智慧旅游业注入创新活力。

    “吸引什么样的人成为‘新三亚人’?”白长虹认为三亚通过与国际化名校、国内名校合作,共同培育活跃旅游、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本土人才,与新三亚人融合成为活跃三亚智慧旅游的创业者,是推动三亚新产业产生、发展的重要人才来源。

    沈体雁认为,智慧旅游最大化地方便草根游客,以游客全过程的便利化服务为基础,提供定制式、个性化的社交网络性质的服务,吸引游客来三亚旅游时找到归属感,让想换一种活法的人群在度假时产生在智慧旅游业态中创业的想法,从而推动三亚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本土文化业态跟国际化的大市场、现代化的旅游方式衔接,将推动本土文化变身具有国际化价值的智慧旅游产物。(于耿燕)

编辑:邹辉煌